车子灯舞以其精美美丽的道具制造,洋洋洒洒的扮演技巧而出名。它与传统的民间舞蹈相同,也是在春节等喜庆的场合里扮演。一般是从迎新春开端,直至正月十四闹元宵后完毕。
据当地老演员介绍,宁海的车子灯舞来源于船灯舞。宁海紧靠象山港、三门湾,当地人称海滨人为“海下人”,山区人为“山上人”。海下人出行靠的是船舶,舞的是船灯舞;山上人出行靠车,所以效法船灯舞,呈现了车子灯舞。
车子灯舞道具是两顶车轿、一匹马,内容则是“关云长送嫂”,即关羽护卫刘备两位夫人往河北会夫,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,以体现其勇猛。整个舞蹈的扮演方式与所唱曲谱和船灯舞有类似处。
当地村庄有车子灯舞蹈队的,每年正月初一先在本村扮演,初二开端就到邻近村庄扮演,元宵节后回来。扮演部队的联系人先放帖到各村,然后部队进村扮演。每到一个村,车子灯队不只受邀请到大晒场上扮演,还会受邀请到老宅院里去扮演。车子灯队从邻近的村庄扮演到接近的城镇,有必定的名望。
扮演车子灯舞共需13人,即6人舞车灯:一马夫、一关云长、两小旦、两轿夫,别的7人吹打与歌唱,即:一大锣、一钹、一鼓板、一长号、两唢呐。首要道具为花轿,高约160厘米,宽65厘米见方。轿用毛竹做支架扎制而成。其四面开窗,表层覆红绸布,画龙凤、牡丹图画;底下饰有祥云、波澜等;左右下部各画一车轮,顶部四角挂灯笼,内装煤油灯;后背部固定两根轿杠。另一道具马匹,高约90厘米,长约140厘米,用竹篾扎制,背腹中空,表面糊上绸布,颈项系上一串马铃,跑动时叮当作响。车子灯舞中的马匹和马灯舞中的马灯结构类似,绑在扮演者身上。首要扮演人物有:穿戏剧铠甲,戴元帅帽,持大刀的红脸关云长;两小旦,穿戴戏剧中的凤冠霞帔,娘娘装扮;两轿夫,穿黑色镶白边打衣,眼眶画上大眼睛等。
扮演现场敲锣打鼓。鼓点声中,扮演关云长者骑马,手持大刀,在马夫的牵引下,缓步出场,后边紧跟着并排跋涉的两顶车轿(轿内是小旦,轿后是轿夫)。马夫中止前行,后边两顶车轿原地前后晃动,模仿车轿慢慢前行状。鼓点声加急,马夫甩响马鞭,牵马带着关云长开跑,两车轿分左右两路以“8”字形开驶,其间一车轿跟从马匹开驶,另一独行,两轿不时相交会。约行十来个回合,鼓点声渐缓,马和轿慢慢停下,让轿内助坐下。唢呐声响起,合吹打,轿内的小旦起板先唱,后场立刻有人帮腔,接调。之后,另一轿内的小旦反串小生角,后场持续帮腔,接调。歌罢,又持续前行,然后在马夫的引领下离场。
山坑调是车子灯扮演时演唱的根本曲调,传统的曲调牌有“老年糕”、“将军令”等,有时还会用上乱弹等强劲有力的曲调演唱。曲调嘹亮悠长,鼓点掷地有声,合作勇猛的马匹奔驰,局面火热、壮丽。
车子灯扮演不受场所、时刻约束,既能够在广场进行,也能够在小院进行,局面越大,摇动的起伏越大;既能够在白日进行,又能够在晚上进行。局面精彩壮丽,动作轻盈灵敏。